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學藝未精?!

(明報) 澳門政府為舒緩通脹,今天宣布向永久居民每人發放五千元現金,非永久居民每人發放三千元現金.

得知自己有錢收, 理應好開心, 但看到這個消息, 我第一個反應是懷疑. 懷疑的是自己會不會知識不夠, 學藝未精, 所以才會認為這措施是會有反效果呢?

小妹提過自己在美國某大學唸碩士的, 剛好唸的科目就是金融; 本科也是一樣. macroeconomics 我是拿過三班, 但我真的不敢說我很熟經濟, 因為實在太多因素會產生變化. 不過, 從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告訴我, 物價上漲是因為求過於供, 而增加money supply (就像現在派錢), 會令人們更有能力consume 從而令物價有再上升的空間. 如果是這樣, 政府現在的措施真的是在幫還是越幫越忙呢?

我又不相信這麼大的一個政府會沒人了解這個最簡單有拿過basic economics 的人都會知道的理論. 因此就不斷的想那個原因, 但我真的想不出來, 我會覺得是政治上因素居多. 可能是多年來我學的都是Adam Smith 的invisible hand 引伸出來的理論, 所以我相信物價到一個不能接受的水平就會自己回落到一個equivalent point. 我會認為是現在民間怨氣太重, 需要先安撫一下; 又或者是怕有些人真的等不到那平衡點就餓死了, 政府才會出手吧~

我又想過其他可行的方法. 這陣子的通脹及貧富懸殊問題或多或少都歸咎於賭權開放後, 有一群人的收入突然增加了就瘋狂地消費(買車買樓買名牌)再加上遊客的高消費造就了過熱的通脹. 同一時間卻有另一群(尤其低學歷或年紀較大的)市民的收入加幅追不上, 而他們原來可以做的荷官卻被很多寧願放棄讀書要搵快錢的年青人做了, 從而令勞動人口急增; 又是因supply and demand 人工加幅就細了. 再看看很多較高收入的工作也不是澳門人在做, 這些加起來才會令一些人的收入追不上通脹的.

要解決, 加息是不可能的, 因為澳門要保持聯繫匯率; 減少money supply, 又比較難, 如加收消費稅的話一定會有人說增加負擔, 又會破壞旅遊業. 但假如改變稅制呢? 加稅率但增加免稅額, 不就有機會令有錢的人負責任而受壓的中產又有喘息的機會? 還有修改property tax and fees, 分清自住及投資人士, 不就有機會壓抑樓價(當然很多當權者不一定願意見到); 強化借貸policies, 這是加息以外減低money supply ge 另一方法. 我又不是經濟學專家, 這篇亦不是論文, 所以暫且不詳盡解釋.


5000元真的有用嗎? 可以做甚麼? 用完了5000 元又可以怎樣?! 每人5000元是一個有限數, 但就代表了政府要花近三十憶元. 老實說, 我認為這三十憶花在其他地方及政策(像教育, 老人福利, 醫療等等)上會比較實際. 這5000元用完後, 物價不見得會調低, 那又需要另外的5000元? 反而用在其他項目上, 可以幫到真正有需要的人(我想不是全部60萬人口都等著那5000元開飯), 可以提高澳門人的質數, 以後薪金及生活質素理應能提高. 政府其實有多餘錢的話, 可以用來成立像新加坡的投資部, 那就可以幫庫房存更多錢以備不時之需.

而那幾個降低食品價格的政策就很值得稱許, 雖然沒有說明細節, 但開放市場加強競爭就自然能夠俾居民多個選擇, 減低價格; 免檢疫費也應該能減價, 因為本來就羊毛出自羊身上; 不過, 政府有需要觀察商人有沒有把這savings轉到消費者身上. 而那個每月收入補貼我認為應以一個家庭作準則, 才可以減少被濫用的機會. 合資格人士的租金補貼, 這個d 條文要立清楚一點, 以免出現灰色地帶.

這篇文重點不在那些經濟學理論, 想說的一點是, 派錢政策看來不是唯一及最好的解決辦法, 我的立場認為有點不智. 不過其他政策聽來好像是可行的, 希望政府真的繼續多點宏觀地看事情, 真心為澳門人做事而不是好大喜功, 治標不治本地派糖,

一箱香蕉, 一點人情味

說話自己有很多想寫的事情, 就從催化我再寫blog ge 一箱香蕉說起吧.

昨天晚上看了tvb播影的<了解.關懷.一百萬人的故事>, 裡面有個每個寧願賣香蕉也不願領綜援的老伯的故事, 看到街坊特意向他買, 又甚至送他飯盒, 立時感到人間有情. 這件事亦勾起我十多年前已遺忘的記憶, 還是小學生的我跟爸媽去韓國的時候遇過個老婆婆, 也是在繁忙的街上冒著雨, 努力地靠她雙手去賣她那已經熟得有黑點的香蕉. 看著沒路人要走過去, 而雨又越下越下, 我們是有幫襯好讓她能早點回家的. 這一件小件, 我到今都能記得很清楚細節, 就證明當年對幼小的我產生的震撼.

現在想來, 這些弱勢社群這麼多年來一直在不同的地方存在, 重覆著相似的故事. 但人類(包括我)好像越來越沒同情心.

這個故事也令我記起小時候自己跟其他澳門人曾經是多麼真誠地去幫助人. 不知道有多少老澳門會記得新馬路永亨銀行附近以前常有一個會彈口風琴的老伯在行乞? 那在葡文學校對面的一對行乞的母子呢? 自我有記憶起, 我每次走過都會叫媽媽給乞衣婆乞衣仔仔一點錢的, 小時候就覺得2母子, 兒子還只路我差不多大, 很可憐. 相信當年有幫忙接濟呢d貧苦大眾的人應該都不少, 因為後來他們都消失了, 樂觀地想大概日子好了不用再捱苦了吧. 今天, 大家還會這樣幫忙? 我已經戒心高了很多. 是從甚麼時候呢? 應該是從多了職業乞丐集團以後吧.

我還記得小時候有一個執垃圾的婆婆, 每天撐著弱少的身軀, 推著沉重的手推車, 為自己的生活打拼. 那時的街坊都會特別把報紙, 汽水鑵特可回收的垃圾留下來給她, 而她找到有用的東西後, 也會清現好垃圾筒. 但後來出現了一個壯年的女士, 開著電單車來跟婆婆爭垃圾, 最後只淨下那女士, 聽說賺到的錢還不少. 而那個女士好像現在都不見了, 可能上了岸又或是也入了賭場吧.
還有人會記得擔著兩桶酒賣的老翁嗎? 還有我稱為"durn durn佬"的收賣佬, 賣白蘭花的老婆婆. 這些人, 這些事好想都消失了, 而人們的同情心分享之心都隨著他們消失. 不是寫這篇文章, 我也不會記起這麼多的他們, 但記憶回來後, 又記起多多跟他們有關的事, 他們都陪著我成長, 但隨著成長, 人情味變得很淡.

現在根本就沒大機會見到像這樣的人群. 對, 現在還經常見到有人推著手推車, 翻垃圾, 但你也許會發現有一部份人是有選擇地去做這個職業的, 不再見迫於無奈要糊口. 而推車的, 更大部分是把賣銅鐵當成一份生意. 現在很多人都呻著沒錢買樓,很拮据, 但同時又發現了很多人濫用質源. 就是這些把以前人們迫於無奈做的苦差職業化的事件, 令我對這些故事變得懷疑, 從而減少我的同情心, 更大膽的講句, 我曾經就因為發現這些騙人的話而傷了感情, 多多少少對這些說自己窮, 要求幫助的人, 尤其新移民有點不滿. 當然, 看了那節目之後, 又提醒我不能一竹篙打一船人. 現在人口多了, 人與人的關係難以像以前的密切. 再者, 現在的人, 尤其年青人都把金錢物質看得很重, 攻利, 自我中心, 就算對父母都多了一份疏離感; 因此, 更難叫他們對外人也有同情心吧. 是社會變了, 所以心的心態也變了. 當然, 理想地說, 會更希望這些窮人的苦差不再出現是因為大家都富足了,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決定從今天起, 對所有弱勢社群多一點包容, 重拾本來的人情味.

重拾寫blog 的熱忱

快一年沒有更新這個blog 了. 初時忙著搬家, 忙著開始工作,忙著適應新環境. 更大的原因是每天都太多令我有感想的事情, 每件都很難說清黑與白, 而澳門d變化更令我每天的思考, 太多未知的結論令我感到很心灰. 就這樣, 一直沒有寫. 但這一陣子, 又積累了係多口水, 今天又看到一些令我很有寫的衝動的事. 接下來, 希望我會有恆心地一步一步寫出來, 更希望會有知音人支持. 明天重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