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媽閣廟與我

翻看之前寫過的題目, 發覺大都比較說理性, 比較嚴肅;也許是時候寫多點輕鬆的敍事的. 反正言幾年來每次回到澳門, 尤其這個農曆新年的那次, 拍了很多照, 重踏了很多充滿回憶的地方, 從今天就開始多分享我拍的劣作同時描寫一下在每個地點發生過的小故事, 也許更能解釋我愛這個家的因由.

就從媽閣廟說起吧.

媽閣廟, 又稱媽祖閣, 但澳門人大都會唸作"馬閣", 可能就是跟馬祖混合而成的讀音吧. 澳門人大都知道這裡是澳門的發源地, 明朝時葡國商船首次登岸的地方, 而澳門的葡文也傳說是媽閣的讀音(當然還有一個兒童不宜的版本, 這裡就不作詳談).

而這區也是我的起源. 小妹從出生就住在媽閣一區(正確該是風順堂區), 由於母親也是從小住這區, 所以對這裡的事物, 老街坊都非常熟悉. 記得自懂事以來, 第一個認識的地方名應該就是媽閣廟, 從小就跟著照顧我的契婆一家的小朋友, 有空就到媽閣廟嬉戲. 當年遊客沒有很多, 規管也不會太多. 所以當大人都在跟街坊, 廟祝聊天的時候, 小朋友可以爬上當時覺得很大得高的石上滑下來. 這石也是很有歷史的, 翻看幾百年前媽閣廟的畫像, 圖片, 這大石原本是在廟外的, 是經過廟的擴建後, 才變成在廟內.今年回去的時候已經看到石上掛上排了說不可以靠近了. 另一玩意是用銀幣投向廟內大龜, 現在長大後當然知道那是虐待, 很不應該啦, 但年少無知, 就是很好玩.

小時候過年過節這裡會有舞龍舞獅的, 膽子小的我每次都會被那強大的鼓聲嚇得心臟開始疼痛, 快要跳出來, 但我又喜歡看採青, 所以每次總是又要看又要怕; 以前舞龍會舞到噴水池的, 但印像中除了佛誕紅街市的醉龍, 我很久沒看過龍了. 還有新年時廟外的熱鬧景像, 信眾燃點的炮杖, 從小就知道越長越神心, 也是我又驚又愛看的.




廟對面每地在娘媽誕(天后誕) 都會有神功戲上演, 契婆又認識帶位的人, 所以跟契婆及其他師奶去看免費的日場大戲就變成小時候的我很期待的社交節目. 六國大封相, 八仙賀壽, 帝女花等劇目我可是從小就很欣賞, 能和唱幾句.

後來廟外鋪了石仔變成行人區以後, 舊海事博物館外及對面的空地, 漸成了上了中學的我帶小表弟等其他小朋友去遊玩, 踏單車的地方. 記得有次我還載著小表弟打八字, 他一動我就失控倒地, 令也被單車壓住, 幸好, 只有擦傷小許, 但已把年幼多話的他嚇得靜了一整天, 我也怕被大人責罵又怕他跌傻他, 怕得要命...現在過了十多年回想都變成小事, 趣事了.

媽閣附近還有其他載著我很多回憶的地方, 下次再續.......

2008年5月16日 星期五

最關心的問題

今日睇到澳門日報:
"他認為,本澳高等院校畢業生每年近三千人,再加上外地學成歸來的畢業生,數量上已經完全能滿足本澳對高等學歷職位的空缺需求。目前本澳面對的首要問題是要全面檢討本澳的高等教育制度,包括外地學生所佔比例、高等院校及學科重整等內容,確保本澳的高等教育質素,確保其能培養出更多能夠切合本澳經濟發展所需的優秀本地人才。
面對本澳大學生的質和量備受質疑,李從正質詢政府就高等教育發展方向和政策有何構想?本澳平均培養一名大學生的成本是多少?有否計劃限制全澳外地學生的比例,或為來澳的外地學生設定標準,確保本澳外地學生的質素?有何計劃吸引更多的本地學生留澳入讀本地高等院校,讓大量本地區的資源能充分為培養本地學生所用?政府有何計劃吸引外地升學優秀人才回澳發展?現時有多少在本澳高等院校畢業的外地生,通過外地僱員輸入程序在澳工作?"
這位議員提出左好幾個問題. 對於澳門就讀的外地生, 小妹意見是澳門可以行的大致有兩條路, 加拿大或美國. 加拿大因為人口低, 想吸引留學生留加落地生根, 放寬了工作簽證, 不用有工作, 大學畢業就可以自動申請簽證. 這政策無疑可以增加人口, 如果澳門真的想做一個百萬人城市, 跟從這方向一定沒錯.......但澳門要一百萬人嗎?! 可能到時候已經陸沉.
相反, 美國的移呢政策就嚴謹得多. 首先要到美國讀書申請簽證已經是比其他國家難, 再到畢業後要申請工作簽證就得有工司聘用, 而美國本來就很多大學生, 政府規定聘用的外國人一定要有特別技能, 是比美國人優勝的, 在美國本土久缺的才合格, 而工資又不能低於平常請美國人的標準, 每辦一個簽證最低要花公司三千至五千元的legal fee, 而外國人員工又比較易流失, 所以很多公司為免欲麻煩又省錢, 都會選擇美國人. 來自海外的尖子留學生本來也不少, 競爭很激烈, 要羸人, 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外, 更要融入人家的語言, 文化風俗才會比較易入職. 眼看很多從中國大陸, 台灣等頂尖學府出身的同學, 就算在美國一家排名不低的大學完成碩士也不一定會打羸美國的本科生; 據我的經驗, over 80%的亞洲留學生, 尤其華人都不太會代到工作, 就證明條件是多苛刻. 人家美國留住的除了必然是優秀的人才, 更加是要乎合國家的文化, 價值觀的人. 工作簽證又每年有定額, 所以就算有人聘用也要看運氣能否抽到簽證. 再要拿綠咭又是另一番程序, 要工作滿一年, 工作樂意擔保, 再過三五年在同一公司工作才會拿到, 而綠咭後要變公民, 又要經過另外四五年. 我認為這樣的高門檻就是澳門所需要的, 才能確保留低的都是有心建設澳門, 以澳門為家的人.
大膽的說, 澳門高校招收的內地生很多都是高考成績不好少選澳門的, 如果留澳工作的條件不精確一點, 實難確保質素; 恕大膽再講, 以澳門現在大學生的質素, 真的會引發本地人冇工做的問題, 況且, 澳門想留住外地生, 本來目的就是留住最好的人才吧, 美國的方法就能解決問題.
至於該議員問到有甚麼方法留住學生在澳門升大學...又恕我直言, 以澳門現金的獎學生政策, 已經令後多有能力, 但沒經濟條件的優秀學生留澳....但這是壞事. 我的母校家長都算比較有經濟能力, 所以打從中學開始陸陸續續就有同學出國, 計起來, 起碼60%. 讀書成績較好的學生, 大部分都對澳門高校較沒信心, 認為外國大學的教育質素比較好. 事實本來就如此. 要留住學生留澳讀大學,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澳門高校的質素, 排名, research paper, 教授都要好. 當然很多好教授是看學校名氣的, 但大筆的grand 一定可以吸引, 些醉心research 的好教授, 澳門庫房收入大增, 這些錢才不應省. 而入學跟畢業的門欖也要提高, 至少應該造就一間質素高的學府吧, 單看現今大部份澳門大學生(其實香港很多的也是), 的學習態度, 常識及世界觀真的很有改進空間. 其他的增加留澳大學生獎學金, 津貼等等, 真的不要做, 根本就用不著.
至於怎樣吸引外地升學人才.....我根朋友也很想知道答案. 說真的, 在外地越待得久, 學歷越高, 經驗越豐富就越不願回澳門. 工資沒法跟外國相比也不是最主要問題, 最大問題是不受重視. 當你一年負多十倍的錢, 再忍受思鄉之情留學回來的人工跟本地大學生是一樣的, 我想再愛澳門的人也會覺得委屈吧; 而公司大都無視你身處外地, 招聘手法都很流於本地, 很多公司請願找獵頭公司高薪請香港人也不會找在海外的澳門人; 最大問題是澳門的工種仍算很少, 不像外地, 甚至香港多元化. 在外地讀理工的回到澳門難展所以不在話下, 就連像我讀財務的也覺得回澳門, 就只有做賭場的會計部, 而言其實也是比較適合會計科的instead of 財務, 所以很難一展所長.....恕我直言, 很多居外的澳門人都有同一個感覺, 就是澳門人的工作文化, 辦公室政治, 很多時, 在職的人因為怕競爭力不足反而會排擠有能力沒後台的人, 就是俗語說"越叻越死得快"....可能這種文化就是另一個不重視海外升學人士回澳問題的主要原因. 真希望只是我多疑, 這樣下去, 只會阻慢澳門正常發展. 我也知道這不盡是政府的問題, 但政策上, 現時政府的確是欠決令公司多聘請海外升學人士的incentives, 希望政府正視這個問題, 因為很多居於海外的澳門人, 都是很有能力世界, 而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地愛及關心澳門前途的, 澳門現在不就是最需要這種人嗎?!

我回來了~

早兩個星期, 一時太多有爭議性的事情, 帶來很多資訊, 消化需時, 很多題目想寫, 但想得太多, 頭腦很亂, 又開始心灰了. 多謝有來支持的朋友, 給我寫下去的勇氣.
本來寫了一半一篇回應某blog 友關於澳門人的定義的文章, 但始終呢個題目爭議性很大, 而不同背景的人又有不同的立場; 而小妹的文筆又不算很好, 生怕寫出令人誤會的文字, 引起不安, 傷害情感, 況且延遲之下題目也過氣了, 不沒寫的動力. 最後決定放棄了.
輕鬆一寫 .
早兩收到稅局寄來的tax refund, 600美元, 只對有報稅人士派, 如上年收入低於某金額就派300美元. 向來比較關心澳門時事的我起初也不太清楚過個policy, 是後來一些CPA朋友提起才知道. 美國今年通漲很厲害, 跟澳門一樣政府想派糖抒緩居民的困境. 小妹本來收入尚算不會令生活困難, 面對突如其來的600元, 我第一時間買了想買很久的電視等不是necessity 的物品, 同一時間又察覺電視的售價最近上升了很多, 應該不會是因為demand 高了吧....由此引證, 澳門五千元應該可以幫到LV, GUCCI, 食肆, boutique 的營業額.....總算幫到人吧~
說真的, 對美國今次變相派錢, 我完全沒感覺, 沒意見; 跟之前對澳門派5000元的大反應, 連續幾天的思考相差很遠, 又一次證明, 我是比較緊張澳門的....正常吧, 澳門是我家, 不會改變. 但經常這麼肉緊這麼上心, 又是好事還是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