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媽閣廟說起吧.
媽閣廟, 又稱媽祖閣, 但澳門人大都會唸作"馬閣", 可能就是跟馬祖混合而成的讀音吧. 澳門人大都知道這裡是澳門的發源地, 明朝時葡國商船首次登岸的地方, 而澳門的葡文也傳說是媽閣的讀音(當然還有一個兒童不宜的版本, 這裡就不作詳談).
而這區也是我的起源. 小妹從出生就住在媽閣一區(正確該是風順堂區), 由於母親也是從小住這區, 所以對這裡的事物, 老街坊都非常熟悉. 記得自懂事以來, 第一個認識的地方名應該就是媽閣廟, 從小就跟著照顧我的契婆一家的小朋友, 有空就到媽閣廟嬉戲. 當年遊客沒有很多, 規管也不會太多. 所以當大人都在跟街坊, 廟祝聊天的時候, 小朋友可以爬上當時覺得很大得高的石上滑下來. 這石也是很有歷史的, 翻看幾百年前媽閣廟的畫像, 圖片, 這大石原本是在廟外的, 是經過廟的擴建後, 才變成在廟內.今年回去的時候已經看到石上掛上排了說不可以靠近了. 另一玩意是用銀幣投向廟內大龜, 現在長大後當然知道那是虐待, 很不應該啦, 但年少無知, 就是很好玩.
小時候過年過節這裡會有舞龍舞獅的, 膽子小的我每次都會被那強大的鼓聲嚇得心臟開始疼痛, 快要跳出來, 但我又喜歡看採青, 所以每次總是又要看又要怕; 以前舞龍會舞到噴水池的, 但印像中除了佛誕紅街市的醉龍, 我很久沒看過龍了. 還有新年時廟外的熱鬧景像, 信眾燃點的炮杖, 從小就知道越長越神心, 也是我又驚又愛看的.
廟對面每地在娘媽誕(天后誕) 都會有神功戲上演, 契婆又認識帶位的人, 所以跟契婆及其他師奶去看免費的日場大戲就變成小時候的我很期待的社交節目. 六國大封相, 八仙賀壽, 帝女花等劇目我可是從小就很欣賞, 能和唱幾句.
後來廟外鋪了石仔變成行人區以後, 舊海事博物館外及對面的空地, 漸成了上了中學的我帶小表弟等其他小朋友去遊玩, 踏單車的地方. 記得有次我還載著小表弟打八字, 他一動我就失控倒地, 令也被單車壓住, 幸好, 只有擦傷小許, 但已把年幼多話的他嚇得靜了一整天, 我也怕被大人責罵又怕他跌傻他, 怕得要命...現在過了十多年回想都變成小事, 趣事了.
媽閣附近還有其他載著我很多回憶的地方, 下次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